新双峰评论 |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国之大者
2022-06-09 09:14:34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双峰县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: bm@ldsf.com.cn | 编辑:李娟 | 作者:赵广炜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89703

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《求是》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《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》,文章指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、相辅相成的,建设生态文明、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,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,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、更有效率、更加公平、更可持续、更为安全的发展,走出一条生产发展、生活富裕、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。

一、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,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

群众的生产生活是离不开自然的,试想一下,假如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,河流里没有清澈的水和游来游去的鱼儿,而是散发着恶臭的脏水、死水,垃圾在城市、乡村随处可见,那么这样的环境,即使有比较高的物质生活水平,群众也很难有真正的幸福感。因此,推进生态文明建设,重点应放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,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,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,提升老百姓切实的幸福感获得感。我们吃的、用的,本质上都来自自然,推进生态文明建设,这也是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和走乡村旅游发展之路的必然要求。

二、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,不走先污染后治理之路

建设生态文明,是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,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略长远影响。我们要认识到,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是说不要经济发展、产业进步,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是相辅相成而非对立的,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,保持生态的持续发展,就是保证源源不断的财富。生态文明是我们幸福生活的保障,生态文明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,生态文明关系到我们子孙后代。我们不能走西方现代化所走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,而是要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之路,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动形成资源节约型社会、环境友好型社会。

三、切实发力宣传环保理念,提升全社会的环保意识

古人就有“数罟不入洿池,鱼鳖不可胜食也;斧斤以时入山林,材木不可胜用也”这样顺应天时、不违自然的朴素的生态环保理念,现如今如果为了经济发展而过度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,无限制地从自然界获取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,这样做的后果不仅不可持续,而且可能引发自然的反噬。据报道,荷兰的一个研究小组对22名志愿者的血液进行了测试,结果发现,他们中有17人,血液中含有可量化的微塑料颗粒。不仅如此,微塑料可能已经遍布全球,有科研人员在珠穆朗玛峰发现微塑料,在此之前也有科研人员在马里亚纳海沟发现微塑料。可以说,现代化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,也潜藏了很大风险,因此必须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视之为“国之大者”,大力宣传环保理念,提高社会环保意识,切实发力,把有关各项决策部署推动落地见效。

责编:李娟

来源:双峰县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: bm@ldsf.com.cn

  下载APP